残酷的现实配资网前十名。
Part.
1
最近,一张「富力城北区」的二手房成交截图在网上很火,不但地产圈讨论的朋友很多,就连一些车友群、球迷群都在热烈讨论。
这套房子建面约74.11㎡,成交价为48万,算下来单价约6477元/㎡。刚开始看到这个价格的时候我甚至不敢相信,一度以为是10年前的成交截图。咨询了一位贝壳中介,对方确认是最近成交的一套顶楼房源。
说实话,即便是顶楼,这个价格也足以让我震惊。虽然这两年这个小区经常会出现均价一万左右的房源,但这次直接“探底”还是有点猝不及防,毕竟2021年小区的二手房均价还在1.9万左右。
要知道,虽然富力城北区有十几年房龄,不过配套还是不错的。地铁四号线航天大道站就在小区西侧,一路之隔是星座广场,东北角是航天城壹街区,东南角有品格幼儿园和黄河小学,附近有三甲医院和多个公园楼下的底商涵盖了餐饮、超市、日用、医药等方方面面,生活还是比较便利的。
所以几年前我们一度考虑在富力城给父母买一套二手两室养老,当时看了贝壳上的挂牌价,均价大概在1.7万左右,只是后来那笔钱挪作他用,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。
现在想来,当年真算是躲过一劫,如果当初入手了,就是真正意义上的“高位站岗”,哭都没地方哭。
不过不是所有人都像我这么好运气,和几个同行聊到这个话题时,就有一位朋友表示自己亲戚2021年买了富力城北区的房子,均价19950元/㎡。
“怎么劝都劝不住。”
如果没有什么特殊的境遇,富力城北区的二手房价格恐怕再难翻身了。这个6XXX的价格就是“锚”,以后再有潜在购房者,一定会以这个价格来确定自己的意向价。
Part.
2
这两年,楼市进入下行周期之后,关于「高位站岗」的讨论就不绝于耳。尤其是经历了二手房价格“雪崩”,很多房子单价仅仅两年就“腰斩”,让不少购房者亏得血本无归。
最近刷短视频,经常能看到一个地产相关的段子:
两个人聊天,其中一个人10年前80万买一套房,5年前180万卖出去,今年再买回来,依旧是80万,还多了个车位;另一个人5年前180万买了楼下,首付就交了80万,结果现在欲哭无泪。
有人说,高位站岗的人都是活该,想吃地产红利,结果被套牢了,要愿赌服输。
这番话我不敢苟同。前几年市场行情好的时候,当然有很多炒房客,但他们一般都是去摇那些明显“倒挂”的新房,差一点的也是买次新房或者有收藏价值的豪宅,没有几个炒房客会“傻”到炒利好出尽且涨价空间不大的二手刚需刚改房。
那么是什么人买这种二手房呢?其实就是最迫切的“刚需客”。也就是那些摇不到新房,但着急结婚或者孩子需要上学的人。
我们小区就不乏这种高位上车的业主。我们楼下2021年有一位邻居高位套现离场了,8000左右买入,住了3年,3万左右卖出,一套不到90平米的两室,除去各种税费,净赚了小200万。
我的房子2021年中介打电话报价还是3万+/㎡,到今年挂牌价只有不到2万/㎡了。买过二手房的朋友都知道,「挂牌价」和「成交价」是两码事,而且还得搭个车位进去。
没有卖不出的房子,只有卖不出的价格。
不过别看我成天吐槽二手房价格跌,但我心里其实没那么难受,一方面是因为现在的房子够住,不换大房子也可以;另一方面是因为当时买入的价格不高,算下来我还是有得赚。
真正可怜的,是那些3万+上车的邻居们。
Part.
3
实事求是的说,作为购房者,我当然希望房价越低越好,这样我同样预算就能买得起更大的房子了。
但这对地产行业来说并不是好事。房地产不只是盖房和卖房,是一个有着大量上下游行业和企业、辐射人数千万级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,想通了这一点,也就明白了稳房价的逻辑。
如果二手房再这么跌下去,对楼市来说也不是好事。
前几年我们就一直在说西安新房市场已经进入“改善时代”了,很明显的例子就是几乎所有的新盘都摒弃了100㎡以下的户型,很多项目起步就是近120㎡的三室。
这当然与这些年购房者的改善需求有关,开发商做规划的时候都是经过市场调研的,根据潜在购房群体来决定户型和品质(价格)。
但是,改善的一个重要前提是二手房的成交量和成交价。如果是前几年可能会有很多人会选择“先买后卖”,毕竟那时候楼市欣欣向荣,即便是加足杠杆也不怕亏本,旧房子可以挂出想要的价格慢慢卖或者干脆出租。
但是现在不一样了,第一是前两年“房产税”那阵风让大家对持有多套房产有了不确定性;第二就是预期收入也开始不稳定,不敢再随意加杠杆,所以“先卖后买”“以小换大”“以旧换新”成为主流选择。
这时候如果二手房价格崩了,那很多人就会选择“持有”或者“观望”,尤其是那些买入价格过高或者过低的人,前者已经受过一次“伤”,很难说服自己把“浮亏”变成“实亏”,或多或少有“破罐破摔”的心理;后者因为成本低,有资本和空间来待价而沽。
无论如何,只要二手房价格继续跌或者成交量上不来,那么新房市场就很难健康平稳发展。旧房卖不出去,哪来的钱换新房?
Part.
4
其实,楼市的发展不一定非要看房价,从很多社会现状都能衬托出来。
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,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再提“月薪X万,养不起孩子”或者“月薪X万,撑不起一个暑假”这类话题了。
前几年这类话题的讨论度非常高,原因很简单,当时欣欣向荣的楼市让很多人的身价暴涨,一线城市身家千万的人车载斗量,二线城市身家数百万的家庭也比比皆是。
这些人因为名下房子的升值,成为数字上的“中产阶级”,不但自己的消费水平直线上升,在孩子教育方面也非常舍得投资,上万的培训班一报就是几个,几万的夏令营也眼睛都不带眨。
随着楼市下行,尤其是二手房价格暴跌之后,此前的“浮盈”全都成为被挤碎的泡沫,有人还在咬牙坚持,有人接受命运,黯然离场。
破碎的不只是房价的泡沫,还有一些人的中产梦。
让我们再次回到开篇的议题:那些高位站岗的人,该怎么办?说实话,我也不知道,更没有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,只能告诉大家——
事已至此,别去想了,努力赚钱,多多攒钱。
-正文完-
作者 | 何足道
主编 | 王鹏飞
「新地产陕西」原创作品
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
踩盘报告
天元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